太師楊國忠爲李白捧硯磨墨,大尉高力士爲李白脫靴。
李白十歲便出口成章,人說他是神仙降生,稱他爲李謫仙。
李白不但詩寫的出類拔萃,而且一生好酒,劍術高明,經常仗劍遊歷各地,所以他不僅有詩仙的雅號,更是酒仙,劍仙。他志欲遊歷五湖四海,造訪天下名山,嚐遍人間佳釀。
李白的一生都在旅行,名山大川塞北江南,到處是他的足跡,到處是他的詩句。
27歲時來到了湖北安陸,並與前宰相的孫女成親。
李白天寶年進宮之前,尋道、訪仙並修煉。
由於其來源非比尋常,佛、道、神諸家都和其淵源很深,並一再邀其修煉;而且由於其修煉有成,可以看到很多常人看不到之景象,如訪泰山、道童勸其修煉、和得道高僧攀談佛法、打坐靜修,等等。
從他離開皇宮後的詩文可看出,他與神佛聚會,來往於各個空間,仙山神苑,心隨願往,超然世間。
君不見,黃河之水天上來,奔流到海不復回。——《將進酒》
人生得意須盡歡,莫使金樽空對月。——《將進酒》
天生我材必有用,千金散盡還復來。——《將進酒》
朝辭白帝彩雲間,千里江陵一日還。——《早發白帝城》
兩岸猿聲啼不住,輕舟已過萬重山。——《早發白帝城》
雲想衣裳花想容,春風拂檻露華濃。——《清平調》
相親相見知何日,此時此夜難為情——《秋風詞》
抽刀斷水水更流,舉杯消愁愁更愁——《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》
花間一壺酒,獨酌無相親。
舉杯邀明月,對影成三人。
月既不解飲,影徒隨我身。
暫伴月將影,行樂須及春。
我歌月徘徊,我舞影零亂。
醒時同交歡,醉後各分散。
永結無情遊,相期邈雲漢。
我舉起酒杯,邀請明月,低頭見我身影,共飲已有三人。
月兒,你哪裏曉得暢飲的樂趣?
影子,也只能隨偎我這個孤身。
伴着明月、清影,趁着美好的春光,我應及時行樂。
月聽我唱歌,在九天下徘徊。影伴我舞步,在地上跳滾。
清醒之時咱們一同尋歡作樂,醉了之後就各自離散。
月呀,讓我們結成永恆的友誼,相約來日在浩邈的雲天再相聚。
青蓮居士謫仙人,酒肆藏名三十春。
湖州司馬何須問,金粟如來是後身。
四明有狂客,風流賀季真。
長安一相見,呼我謫仙人。
昔好杯中物,今為松下塵。
金龜換酒處,卻憶淚沾巾。
話說李白旅游來到京城長安。
這年渤海國(698年—926年)派使臣來到大唐,朝廷急宣賀知章接待來使,安置外國使臣下榻驛館。
次日渤海國使遞呈國書。唐玄宗敕命翰林學士上朝宣讀。衆學士打開一看全都茫然無措,無人看得懂。
唐天子詔宣滿朝文武大臣,想找出能翻譯渤海國書的臣子。賀知章將此事告於李白。
李白聽畢,願爲天子分憂。李白看了番書,即刻翻譯成唐朝的"普通話"。原來番書上寫的是威脅唐王朝割讓高麗一百七十六城,否則,兵戈相見。
次日早朝,天子宣渤海國使臣入朝,李白用渤海國語對使臣說:"小邦失禮,聖上洪恩不予計較。現在我們就草擬答批的國書。"
天子賜李白靠近御榻前,坐在錦墩上,書寫答批草詔。李白怕自己的靴子不乾淨,弄髒御榻。在他的請求下,唐玄宗命權臣楊國忠爲李白捧硯磨墨,命高力士爲李白脫靴。
李揮毫疾書,用渤海國語寫好了草詔。用渤海國語向使臣宣讀了一遍。渤海國使臣驚得面如土色,不敢聲張。
散朝後,使臣悄悄地問賀知章:"大殿之上,那人的官有多大?竟使太師捧硯,大尉脫靴?"
賀知章說:"太師是權臣,太尉是近臣,也只不過是人間的權貴。那名李學士可是天上神仙下凡,特來襄助天朝的,還有什麼人能比得上呢!"
使臣回到渤海國,向國王講述唐國的所見所聞,並呈上唐國答批的國書。國王見書,心中大吃一驚,道:"天朝有神仙相助,如何能打得過呢!"
於是修書稱臣,願意每年向大唐進貢。
李白卓越的才智使大唐避免了一場戰爭,不動干戈就降服了渤海國。
更多請點擊
https://www.soundofhope.org/post/400066?lang=b5